男人的天堂AV社区在线_粉嫩虎白女P虎白女在线_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_性开放的欧美大片黑白配

展 | 好風相送

 
參展人
黃非 劉欣 袁中平 玄冰 許健 倪慧 空留山房
 
參展信息
展覽日期:2020.7.26 - 8.9
開幕時間:2020.7.26 14:30pm
開放時間:周一~周日 10:00am~18:00pm
展覽地址:浙江杭州 西湖區(qū)留和路139號東信和創(chuàng)園30幢東 宋聘茶書院
 
 
扇,引風之物,動搖即是用,放下便是玩。
上之帝王始為用,乃彰顯地位與權貴儀仗的“宮扇”,下至百姓乃消夏普及的“納涼”之物,是文人雅士借以明志的“懷袖”雅物。好風相送,可上瑤臺,羽扇綸巾,深藏大智。方寸掌中扇,咫尺之間,暗含深遠,本次宋聘展覽,借以小物見大觀。
 
中國扇的歷史,最早稱之為“五明扇”,傳聞始于虞舜時期,其最初的功效并非為納涼之物,而是作為統(tǒng)治者的禮儀之器,又稱“儀仗扇”,從秦至漢仍在沿用。書畫入扇,肇始于魏晉,興于宋,盛于明清。文人的介入,豐富了扇子的精神層次,最終走向藝術的高度,歷經(jīng)數(shù)朝的演變,使其形制、工藝、功效、審美均在不斷發(fā)展和轉(zhuǎn)變,如:羽毛扇、蒲扇、雉扇、團扇、折扇等諸多種類,至今,被藏家所垂青的主要以“團扇”及“折扇”為其主流。
 
 
唐 周昉簪花仕女圖卷局部
 
團扇,其圓如明月,暗合古人合歡吉祥之意,得名“合歡扇”,又稱“紈扇”,其扇面多以絲織物制成,此扇盛行于宋代,美人以團扇遮面,含蓄婉轉(zhuǎn),頗具意趣。明代永樂時期折扇之風興起,其小巧易于攜帶,可藏于懷袖之中,以羅、絹、宣紙作扇面,或以山水書畫繪之其上,方寸之間,如見深山。扇骨精良,以竹、木,牛角、象牙、玳瑁等作扇骨,形式以琴式、古方、直方、如意、馬牙頭、和尚頭,水滴頭等為區(qū)分,可把玩可鑒賞,是文人雅士所追崇之物。
 
由其扇而延伸至扇墜,以流蘇多為常見,講究者以古玉、象牙、珍珠、金銀器等珍寶作裝飾,為扇子平添風雅趣味。
 
本次展覽,集合多位參展人之作品藏品,選以蘇作傳統(tǒng)團扇、清代老折扇,及當代藝術家之原創(chuàng)書畫扇為由,相聚庚子杭城盛夏,以扇消暑,觀扇之風骨,充盈心中的文趣,由眼至心,抵消往日的浮躁,品茶觀扇,是為悅己,置身于山水之間,方可得物外之趣。
 
 
 
黃非
 
1995年9月 結(jié)業(yè)于中國美院中國畫系山水花鳥專業(yè),現(xiàn)為蘇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2005年6月 在上海劉海粟紀念館舉辦師生大展《意在丘壑》
2006年11月 作品《煙云攬翠》入選《第三屇江蘇省山水畫展》
2007年6月 在上海劉海粟紀念館舉辦師生畢業(yè)展《底線與守望》
2009年7月 在上海劉海粟紀念館舉辦個展《泉石之勝》園林寫生作品展
2010年6月 作品《碧葉秋聲》入選《新吳門·六月風——首屆蘇州美術作品大展》
2011年10月 參加《蘇州市第三屆新人新作展》獲優(yōu)秀獎
2012年9月 作品《烏山系列一》參加《再造——2012蘇州當代藝術展》
2012年12月 參加上?!稌c畫》雜志舉辦的《翰墨三十年》名家作品展
2012年12月 作品《烏山系列二》參加蘇州金獅文化產(chǎn)業(yè)園《新紀元》蘇州青年藝術家聯(lián)展
2013年9月 作品《烏山系列三》參加《淼·再造——2013蘇州當代藝術展》
2013年10月 作品《包山煙云》參加蘇州美協(xié)舉辦的寫生蘇州大展
2014年9月 作品《幽谷升騰嵐》入選“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家在蘇州成就夢想”
蘇州中青年美術作品,作品被蘇州市美術館永久收藏
2014年12月 作品《借山圖一》《借山圖二》入選“新霞工程”之三“傳承丹青”蘇州優(yōu)秀青年工筆畫作品展
2016年3月 臺北中華琴道館舉辦《澄懷觀道》扇面小品個展。  
2017年2月參加《唯有家山不厭看》師生群展。          
2019年8月參加《觀妙》兩岸藝術家聯(lián)展。 
2019年9月參加上海古美藝術中心《古美大雅》群展。     
2019年10月參加名城藝術館《青山綠水》蘇州市山水畫提名展
 
 
梅溪高隱  45x22cm  扇面紙本
 
 
千峰疊嶂  45x22cm   扇面紙本
 
 
山水清音  45x22cm  扇面紙本
 
 
夏山過雨  香妃竹絹本  團扇
 
 
淡墨秋山  紫竹絹本  團扇
 
 
劉欣 號玉川子
齋號:天地入吾廬
融社社員
1973年生于安徽黃山,現(xiàn)居北京,
職業(yè)畫家,設計師。
 
 
1997年結(jié)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
2000年至2006年 曾在多家公司任廣告設計總監(jiān)、美術指導。
精通平面設計、網(wǎng)頁設計及動畫設計。
 
2006年受李捷委托設計《藏品》雜志,以“用心傳遞經(jīng)典”為信念,不計成本,一年一期的速度至今出版八期,《鐘馗專輯》、《梅花專輯》、《古琴專輯》、《石上清風》、《竹海文苑》、《書海泛舟》、《書齋索隱》、《一盞茶心》,第九期《虛室生香》即將出版,并從第三期開始為每一期雜志創(chuàng)作封面,從而使《藏品》雜志有別于其他同類雜志,成為當今中國收藏類領軍雜志,該雜志以其鮮明的主題、精美的版式設計以及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受到眾多藏家的追捧,及全球各大博物館和拍賣行的關注。
 
2008年受國內(nèi)著名古琴文化藝術傳播機構鈞天坊委托設計古琴教材《習琴精要》《鈞天斫琴錄》,古琴唱片《皋鳴鈞天》《鈞天云和》等,其中《習琴精要》一書至今已經(jīng)五版。
 
2009年11月開始為加拿大最大的華文日報——《明報》畫話欄目每天為其發(fā)表水墨小品,內(nèi)容涵蓋山水、人物,花鳥,中醫(yī)養(yǎng)生,古董等等,至今已發(fā)表一千七百多幅作品。
 
2012年--2015年,受臺灣著名收藏家陳維駿先生委托,為其精心挑選的十六件宣德爐繪制寫真冊頁,該冊頁運用國畫工筆技法,參照宋明清的博古圖繪畫方式創(chuàng)作,部分作品曾于2014年10月在上海預展,得到收藏界的一致贊嘆。并且這十六幅銅爐寫真作品發(fā)表在2016年年底出版大型銅爐專業(yè)著作《異云-明清宣德爐集珍》一書。
 
2013年,為英國著名明式家具收藏家MARCUS FLACKS先生的藏品創(chuàng)作《文人的書房》和《古文獻系列-經(jīng)卷》并發(fā)表于其出版的《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 Chinese Scholar”s Objects in Precious Woods》 (士林典藏-稀見木作文房小件)此書是MARCUS先生向西方詳細介紹中國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及如何體現(xiàn)生活美學的一部大型學術著作。
 
 
 
品茶圖 紙本水墨
 
 
 
品茶圖 紙本水墨
 
 
袁中平
 
中華古琴學會 會長
臺北琴道舘 舘主 
中道琴社 社長
 
字穆如,號中道人,
清明琴齋主,祖藉江西省,生於臺北市。
琴學啟蒙於孫毓芹先生,受業(yè)於吳兆基先生;兼習氣功及太極拳。
書道拜紐約張隆延先生為師,2000年起先後創(chuàng)立美國「紐約琴社」、青島「中道琴社」及臺北「中道琴社」。曾主持中國大陸文化行業(yè)古琴專業(yè)國家標準撰寫。
 
先生以琴為道,使用傳統(tǒng)絲絃演奏,以蒼勁淳雅、古澹高遠、山林逸氣為宗。除承襲傳統(tǒng)琴風之外並自行研究早期琴譜,如文字譜〈碣石調(diào)?幽蘭〉及宋、明時代琴曲,進行傳統(tǒng)打譜,創(chuàng)新編曲,及琴歌演唱研究,如〈長亭怨慢〉、〈鬲溪梅令〉、〈暗香〉、〈疏影〉等。收藏唐宋以來多床古琴,並以古為鑑,斲制琴器名為「中道琴」。近年來往於中國大陸、美國及世界各地進行教學、講座及演奏。著有論文《幽蘭微見》、《琴學講義》、《中道琴譜─指法卷》、《中道琴譜─琴曲卷》、《琴畫》等書,出版《逍遙遊》、《南風旅程》、《清明》、《沉吟》、《至善》、《風雅》等音樂作品。
 
 
 
 
 
 
 
 
玄冰
 
許費瓊,字瓊月,號玄冰,齋號澄廬。
自幼學畫,喜琴茶,好花鳥丹青,職業(yè)畫家。
 
 
清供  紙本設色
 
 
石榴圖   紙本設色
 
 
秋日芙蕖  紙本設色
 
 
清風莫晚  紙本設色
 
 
春山曉靄 紙本設色
 
 
 
許健
 
天津人,客居杭州
“享竹居”工作室主理人
傳統(tǒng)手工藝愛好者
骨董,古茶道具收藏
工作室以折扇茶則定制為主
 
 
 
老折扇展品部分集合
 
 
 
當代蝴蝶花巧雕鐘馗嫁妹
 
 
 
晚清王星記梅鹿合青
 
 
民國馬牙琴素玉竹
 
 
倪慧
 
倪慧, 蘇州人。
“慧喆扇藝”工作室主理人。
喜硬筆書法,愛傳統(tǒng)。
開設扇藝工作室七年,稍有心得。
工作室以定制團扇為主。
 
 
踢毽子 團扇
 
 
自然之趣  團扇
 
 
小葉紫檀柄 團扇
 
 
單面全玳瑁  團扇
 
 
宮廷款湘妃竹柄蘋果型 團扇
 
 
特邀參展人
 
 
樂樂
空留山房工作室主人
喜愛傳統(tǒng)文化,編串設計首飾
職業(yè)事茶人、習茶多年
通過茶湯、編串傳遞歡喜和幸福
 
 
 
 
 
* 部分圖片來源于參展者 *
 
海報制作:佩羚
文字&編輯:大力